福州茶志
版权页
《福州茶志》编纂委员会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茶叶种植
第一节 茶叶生产环境
一、地质地貌
二、土壤
三、气候
四、生物植被
第二节 茶区分布
一、福州郊区
二、罗源县
三、永泰县
四、连江县
五、闽清县
六、闽侯县
七、福清市
八、长乐市
九、农垦系统所属茶场
十、重要茶山与茶园
第三节 茶树品种
一、地方茶树种质资源
二、茶树优良品种
第四节 茶树栽培
一、种植面积与产量
二、栽培与管理
第五节 茶园建设与茶园机械
一、茶园建设
二、茶园机械
第二章 茶叶加工与茶类
第一节 鲜叶采摘
一、采摘方法
二、采摘标准
三、采摘时间
四、鲜叶管理
第二节 茶叶初制
一、绿茶初制技术
二、红茶初制技术
三、乌龙茶初制技术
四、白茶初制技术
第三节 茶叶精制
一、绿茶精制
二、红茶精制
三、乌龙茶精制
四、白茶精制
第四节 茶叶深加工
一、紧压茶
二、速溶茶
三、茶叶饮料、茶粉
第五节 主要茶类
一、绿茶
二、红茶
三、乌龙茶
第三章 茉莉花茶
第一节 历史溯源
一、汉代——茉莉花传入福州
二、宋代——首创茉莉花茶加工技术
三、明朝——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的转型
四、清代至民国——福州茉莉花茶的兴盛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茉莉花茶产业的复兴
第二节 茉莉花种植
一、种植区域
二、鲜花产量
第三节 茉莉花栽培技术
一、主栽品种
二、繁殖与栽培管理
三、病虫害防治
第四节 茉莉花茶加工与品鉴
一、加工技艺
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三、检验
四、包装
五、品鉴
第四章 茶叶包装、质检品鉴与名茶
第一节 茶叶包装
一、包装技术与材料
二、包装设计
第二节 质量检验
一、理化指标检验
二、卫生(安全)指标检验
三、包装检验
第三节 茶叶品鉴
一、茶具
二、茶席
三、冲泡
四、茶馆 茶艺居 茶文创园
五、日常品饮
第四节 名茶
一、历史名茶
二、获奖茶叶
第五章 茶叶流通
第一节 茶叶市场
一、国内茶叶市场
二、国际茶叶市场
第二节 国内贸易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国内贸易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国内贸易
第三节 对外及对港澳台贸易
一、茶叶出口量
二、茶叶出口主要国家地区及产品
第四节 福州茶港
第六章 茶文化
第一节 涉茶诗词
一、茶诗
二、茶词
第二节 茶谚语、茶联
一、茶谚语
二、茶联
第三节 茶歌谣、茶传说
一、茶歌谣
二、传说
第四节 茶俗、茶礼
一、茶俗
二、茶礼
第五节 茶文化遗存
一、茶山
二、茶泉、茶井
三、寺院
四、茶港口设施与遗存
五、茶栈会馆
六、茶街茶村茶园
第六节 茶著
一、徐火勃《茗谭》
二、陈元辅《枕山楼茶略》
三、喻政《茶书》
第七节 宗教与茶
一、佛教与茶
二、道教与茶
三、天主教、基督教与茶
第七章 科技与教育
第一节 科学研究
一、科研机构与重点平台
二、科研活动
三、重要科研成果
第二节 茶学教育
一、高等教育
二、中等职业教育
三、茶叶技能培训机构
第三节 知识产权
一、论文
二、专著
三、获奖成果
四、专利
五、商标
六、茶树新品种
七、地理标志
第八章 管理与交流
第一节 机构和社团组织
一、管理机构
二、社团组织
第二节 政策措施及茶税
第三节 品牌建设与保护
一、品牌建设
二、品牌保护
三、品牌建设与保护成效
第四节 文化遗产与传承
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五节 国内交流
第六节 国际交流
一、学术交流
二、经贸交流
三、茶事活动交流
第九章 茶企与茶人
第一节 茶企
一、茶庄
二、茶栈、茶行
三、茶厂与茶企业
第二节 人物传
第三节 人物表
附录
《闽茶文献丛刊总目录》
茶叶分类(GB/T 30766—2014)
《茉莉花茶》(GB/T 22292—2008)
无公害食品 窨茶用茉莉花生产技术规程(NY 5124—2002)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GB/T 34779—2017)
福州茉莉花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陈述报告
409地理标志产品 福州茉莉花茶(DB35/T 991—2010)
“福州茉莉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茉莉花茶产业的意见
编纂始末
封底